度過希望與煎熬交織的找工作期,在上周一終於正式重回社畜開始上班了。
這家公司比我想像得還小,但和朋友說又說其實30人並不小,但我目前感受到的大概是因為我的工作內容關係吧。
這一週的認知,公司主要的業務是落在翻譯及客服,看起來業務量最龐大的大概是翻譯,最多專案應該也是翻譯;客服則是包了主要服務客戶的所有遊戲客服,但因為人數眾多,看起來應該是有分產品線,而工作的繁忙程度也有分,例如我對面的同事看起來每天工作時間頗短,而且部分員工是輪班制。
再來是我所屬的業務部,其實只有5個人(包含我),其中一個是行政人員、再來是老闆,其他兩個人才是function與我比較接近的人。
其中一位是負責處理另一位日本客戶的社群,而我理當來說是負責一位歐美客戶的社群,但這原本貌似是老闆及第二位同事原本處理的事情,而第二位同事在和我介紹時說做的是其他人不做的雜事,那我...?
話又說回來,第一週還算輕鬆,但每天都有該做的事情要做,比較多時間是在適應並熟悉公司的流程,例如了解每位客戶窗口的身分及目標遊戲。
第一週比較多時間在處理在地化翻譯及新聞稿事宜,每天還會有爆量的素材審核,雖然有專門的翻譯協助處理,但我還是要從旁盯進度。另外就是routine的社群發文,大部分是follow客戶global page的貼文,僅僅是做本地化翻譯,但做到現在覺得好像該做點不一樣的事情,而困惑著。不然現在的貼文觸及率都有點低,未來可能要想個提案處理這件事。
再來是部分網紅窗口交接,包含目前正在走的遊戲實況以及影片製作,這裡的合約處理比之前在G社簡單多了,不用過一層又一層的人,也許就是小公司的好處。
最後是社群月報處理,由於到職正巧是10月底,剛好可以出一份10月月報,花了兩天時間整理數據,並分解出簡單的insight,但目前覺得是否有點淺。但老實說,由於目前社群策略是依循global page發文為主,不太確定這樣的分析是否派得上用場,更該說,部分內容總公司應該是知道的,只是台港區還是比較小的市場,不會做太多改變。
越講越覺得該認真處理社群提案這件事。
工作到第二週發現第一週瘋狂發新聞稿和瘋狂素材審核並不是常態,這週幾乎到第二天幾乎沒有新的素材及新聞稿審閱,看來是有集中在某種時間區段的狀態。
而就如同老闆所說的,這份工作自由的時間真的很~~~~~~長,需要自己找事情做,自動自發。
因為沒有分工的事情要處理,自然也不會有人來找你做事。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幾天老闆不在家的緣故。
說實話,真的蠻好上手,也沒甚麼困難之處。再多觀察幾天吧!
現在就先當養身體,修身養性、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