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接到華碩面試的邀約,職缺是ROG的商務合作開發專員,因為本來就對「科技公司中的遊戲部門」有興趣,所以興然答應面試。
來到公司首先待在會議室,不久後 HR 帶來英文測驗題庫和答案紙,有大約30分鐘進行作答。
題型包含
(1) 單字文法選擇題
(2) 語意填空
(3) 短文閱讀理解
在單字和語意花了一點時間,反而是閱讀簡單許多。果然是單字文法太久沒用都有點生疏。
接下來是邏輯測驗,主要是考圖形和簡單的方塊透視計算,但約15分鐘作答。
因為是邏輯測驗,所以還是走直覺迅速作答,我還提前寫完坐著發呆。
筆試結束後,HR 帶著先前在網路上登錄的履歷,要求填上一些空白或錯置的資料。
我修正了英文名字和第一份工作的年薪。
完成後 HR 就去通知主管來進行面試。
主管很快就接著面試,首先是根據過去經歷簡單進行詢問,主管也先提出有看到我曾在雷亞遊戲實習。
過程中主管相當在意使用英文的程度,由於我過去比較多是在書信往來使用英文,較少用在口語溝通,主管也強調這個職缺將是full English,不管是對內或對外。
其他主管在意的問題包含是我過去任職工作的時間長短、前一份工作的健康因素離職是為什麼、對於電競的理解、本身有沒有在玩遊戲。
中文經歷聊得差不多後,開始使用英文進行對談。
簡單詢問的我的興趣、對於工作有沒有習慣的模式、是否希望主管提供明確指示還是給一個大略的概念就能執行、希望工作是長時間待在同一家公司還是多轉換跑道。
由於太久沒用英文,這次和上次在 Acer 用英文自我介紹一樣用破英文進行回答,中間有一題他覺得有misunderstanding,其他大略還好。
英文問答結束後,改回用中文開放問問題。
Q1 這份工作的性質會是偏向 Sales 還是 Marketing
A 兩者特質都會兼具,但硬要分類的話會比較偏向 Marketing,因為該職位並沒有像 Sales 需要賣東西;雖然是 BD,但還是要向公司內部說服為什麼合作可以替公司帶來利潤,會以量化的方式進行說明
Q2 前面說的量化方式是會怎麼進行,例如調查品牌的網路聲量嗎
A 對,雖然不是很精確的轉換率,但大概是用這種指標來做為依據,而不是憑空想像
Q3 這個職位主要是希望多開發陌生客戶,還是維繫舊有窗口? 會有比例之分嗎
A 並沒辦法用比例來區別,兩者都會處理,但還是希望多針對開發客戶
Q4 職務內容寫道 Content creation,這部分是做什麼內容
A 前面有提到會偏向 Marketing,主要是指影片素材,譬如拍攝自己打遊戲的片段來作為行銷素材,這部分會和 Marketing team 合作規劃
問答結束後,主管提到若有進到下一階段,會要求先做一份電競市場分析與競品研究的報告。
一切靜待 HR 後續通知。
我自己感覺是表現沒有太好,雖然對遊戲理解度高,但對於電競的理解不算充分。
再來是英文能力不算頂標,在 full English 的環境下不知道能不能生存。
最後是職務內容,雖然對方回答是偏向 Marketing,但對於做陌生開發還是我比較抗拒的部分。
雖然看到有人說 30 歲以後應該以 BD 來充實自己,真的做了也算是多一種技能,假如有後續再多考慮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