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作一段時間後都需要一點和自己對話的時間。

但常常我想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時間是不是太超過和別人對話的時間,才導致自己心結鬱悶無法調適。

 

人生到此時已經非常清楚明白自己不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從小到大沒有特別的時候是自己第一個站出來想回答或解決,也從來不覺得自己提出的idea是超級有創意或實用。

但人多多少少還是有最底線的自信,對我來說只要自己有超過150%的把握,即使這個想法不夠有創意,只要別人提出的無法超過我的150%,那我就得對我自己的想法抱有自信,因為至少它可以實現。

這個想法持續到工作,第一份工作時還不太明顯,因為身為社會新鮮人且在一個四處都有比我資深的前輩所在而不敢造次,別人就算說了句鼻屎對我來說也是種學習。

低調學習的狀態隨著時間洗鍊開始累積實務經驗,這些經驗逐漸轉變為我對待事務的方針和原則,而自己也漸漸學會如何在有系統性的方向下一步步完成某件事,而直至今。

珍惜且循規蹈矩自己過去的經驗和習慣不確定是不是一件好事,但至少在我面臨陌生事物時,只要自己抓住一點點類似的經驗,那一切都有嘗試的生機。

這是我活下去的法則。

也是對自己有一定堅持可以完成某些事的信仰。

到了第四份工作,在某些時刻卻覺得這種法則被推翻了。

有些事情無法用經驗去解釋,而經驗也無法解決所有事情,在當有人質疑你的經驗轉化的想法時,如果不能提出一個更有建設性的方案,似乎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人。

但其實這還不是最嚴重的事,畢竟想法分歧本來就會存在,更大的矛盾是對自己堅信的法則感到存疑的時候。

當我是一個信賴經驗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能按部就班有邏輯的完成,在別人眼裡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正派、嚴謹、有理、一絲不苟、標準很高、完美。

以前也有人在職場對我說過「我覺得你很厲害」、「我覺得你比一般在你這個年紀的人更有能力」,那時會感覺到不可思議,原來自己可以做到。

但這次有人對我說「你很完美、因為你很有經驗所以你很厲害」對我來說卻是一個無比的打擊。

一開始我覺得這也許沒什麼,就是一個剛入社會的寶寶會對一個相對來說有經驗的人所說的話,但仔細想想,這個人也不是寶寶了,要說經驗其實我們年資甚至差不多,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我不知道我的厲害和完美是取自於我的經驗、我的習慣,還是來自於別的?

例如,我的努力?

我付出的時間?

我投注的精神?

我分裂無數個自我在腦內研討模擬最後得出的結論所花費的血汗淚?

最後我懂了,我心中的疙瘩來自於我明明付出了很多時間和努力才換來的結果,卻被別人又一句「因為你比較有經驗」而總結。

有朋友曾經幫我說過一句話,「要多努力才能夠看起來豪不費力」,每次我想起這句話都覺得很心酸和委屈。

我以為在上一份工作結束後就不會再經歷這種無力感,但原來我還是沒辦法解套。

不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總是遇到類似的狀況」,而是因為我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在休息的時間裡我一直以為自己看開了、並且學會調適,但真正遇到問題時我還是很難化解心中的糾結。

 

在這家公司工作了1年4個月,真正可說上聊得來的人幾乎沒有,唯一比較親近的是剛離職的主管,原因還只是因為我們工作大量重疊因此需要密切溝通交流。

本來就認生導致無法容易敞開心胸,再加上過去種種我稱為心中巨大的陰影,使自己沒辦法輕易幫助他人或多做些什麼,因為我害怕又因為看起來很有能力而被託付過於不平均的責任。

最近更是發現被我檢討過的寶寶妹子在其他同事間是個可以輕鬆聊天對象的事實,而很不堪的大受打擊。

為什麼我會對寶寶妹子產生反感在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就不多做贅述,這種情感該說是羨慕嫉妒還是自卑怨恨,我想應該都有吧。

一個我認為能力不足且態度不佳的人,在別人眼裡卻是個容易說話的對象,甚至比起我來說更為友善,在我的經驗裡是個沒有經歷過的打擊。因為沒有被記錄過,所以更為衝擊。

是不是因為別人沒看過他的另一面?

是不是因為別人沒有聽過他說的那些話?

是不是因為別人不知道我曾經經歷過什麼?

反思到最後,我不知道該反省的是他還是我,也許是我吧。

客觀來說,如果10個人有9個覺得他沒問題,而只有1個覺得他很有問題,那想當然耳都會覺得是那1個人的偏見所致。

但我又總會不自覺地想,那如果這10個人裡面只有那1個人曾經被他無數個白目問題和見識過他嚴以律人寬以律己的抱怨故事,是不是這1個人的意見也很有道理呢?

也許有道理,但現實是沒有在跟你講道理的。

人是群體的動物,如果你不是個能言善道的人,而只是把所有話都憋在心裡,那旁人是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的。

也許是自己總是喜歡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事情,因此才更沒辦法把自己當成局內人去化解自己遇到的問題。

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們喜歡的人,應該是足夠柔軟、看起來有弱點因此激發自己可以教授的給予感、溫和傻氣的可以迎合比較多沒有邏輯的對話,有時候如果你看起來毫無縫隙、無處可擊破的話,那別人是不會想接近你的。

我的言語也許無法形容得足夠精準,但我想社會上很多這樣的人。

雖然你能力不足、雖然你態度不佳,但你看起來漂亮可愛、看起來友善親人、懂得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那自然可以成為一個別人會想親近的人。

同上所說這些不一定是貶意,因為有些人做不到,譬如我。

這些沒有是非對錯,只是人的選擇和價值觀的不同,我依然是一個遵循自己經驗的人,所以我不選擇這條路,這也只是我的選擇罷了。

所以也沒什麼好埋怨的。只是,只是偶爾,還是會覺得委屈,無法被任何人理解而已。

現在有時候走進辦公室,突然會有種自己走在平行宇宙的感覺。剛好最近多重宇宙、平行時空很夯。

但不是因為這世界真的有兩個我,還是我夢到另一個時空的自己,而是自己無法跟任何人相通,在一個透明玻璃屋裡呼吸的感覺。

我們依舊有在溝通,但卻沒有在交流;我們仍然有在對話,但無法交心。

也許我是一個過於寂寞的人,所以在自己花費最多時間的環境裡卻無法得到一些自己渴望的東西,而很容易感到挫敗及沮喪。

於是開始無盡的自省。

是不是因為靠著過去的經驗,讓我對自己的決定和想法過於自信了呢?

對於別人一定會認同我的想法過於自信,對於自己一定做得比某人好而過於自信,導致認知到現實時無法抑制的失落與自責。

這就是現實。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事情對他們可能不算是打擊,但對一個過於重視經驗法則和總是用自我情緒偷窺感知別人想法的處女座 ISFJ 我本人來說,卻是個可稱為崩毀內心城池的砲擊。

它會不會哪天匯集各種負面想法成為一個火龍捲,可能也只能看我自己的調適了。

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情,一直是我最大的課題。

學會提得起放得下,一直是我學不會的事情。

學會對自己好一點,學會放棄一點原則,學會多一點示弱,也許我的人生會比較好過。

但也許這也只是我過於自信的解套方案而已。

好想大哭一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未來 的頭像
    未來

    曾經想說的故事

    未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