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以為看診已經超過一個月了,原來才三個禮拜

從初期半顆liyo到現在吃一顆,身體有些副作用,包含頭暈噁心和頭痛,最近嚴重的是睡眠頭痛,只要一熟睡醒來必定痛醒

詢問醫生但看起來不是正常的副作用,被發現在做168飲食不正常後,被提醒還是要補充膽固醇、多吃魚、要吃健康的油,身體在長期過度吃健康食物也容易產生憂鬱。

 

最近的突破除了看診外,就是和公司提了自己身體的狀況並希望休假。

吃藥治療加上諮商的現況讓我在公司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好笑的是在我和公司提完之後,可能因為心裡暢快了,到公司已經輕鬆豁然許多

可能是因為我想的都是「再努力也沒剩多久了」「辛苦也就再多辛苦幾個月而已」,所以才能撐過去吧。

 

第一次聽到醫生說出「合併憂鬱情緒的適應障礙症」時,因為太出乎預料所以感到茫然

一直以為自己焦慮恐慌憂鬱的狀態難以排解,但在吃了藥之後獲得緩解,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沒病裝病?還是我停藥之後一切又會恢復成墜入深淵?

醫生說現階段先不要想那麼多,好好一步步治療一切都會慢慢好轉。

我自己的進度是,成功在五月底和公司提了休假,算是成功了一個階段性里程碑

和諮商師討論的下一步是討論如何和家人闡明自己的想法,畢竟要長期休假的話家人是必然需要知道的

距離原本自己提出的七月休假也只剩一個月,不曉得公司如何處理,但現在重要的是我自己吧

難道一定要病懨懨的才叫生病嗎?

難道一定要動手術才是身體不舒服嗎?

自己還是在害怕休完假回來結果馬上復發,但如果我能好好應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應該就能有所好轉

諮商師說,我總是抱著虧欠感和有著拯救者人格,沒辦法放任事情在我眼前沉淪,但即使不是自己的責任也會因為自己沒付出而感到抱歉虧欠

思考這是不是自己的責任?和若當自己已經無力付出後,自己真的還願意繼續付出嗎?

其實因為一直抱持愧疚感,是因為一直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好像得做到那麼好才叫做有在努力,卻沒有被人發現過到底是不是自己想做還是應該去做

如果不做到這樣,自己好像就沒有價值了

但職場的一切都是有責任歸屬,和在家庭中贏得價值是不一樣的,如果讓自己去擔負心中並不期待甚至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最終也沒獲得自己理想中應有的報酬,就會開始一路下墜

理性的自己知道一切都是應該的,但感性的自己會希望自己付出多少、別人也應該像我一樣付出,但這真的是合理的嗎?

不管是要求公司、還是要求同事,甚至到最後要求自己的家人朋友,這種要求並不合理吧?

我總是拿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樣」來催眠自己,諮商師也說我好像就是靠著這種想法撐到現在

沒錯,也許我只是希望從誰那裏得到「你真的辛苦了」「你不用再那麼努力了」

所以在當主管對我說「你可以不用壓力這麼大」時,我才會又情緒潰堤。

 

人說逢九不幸,今年的二十九歲真的一點也不平靜,是個給自己很多反思空間的一年。

希望接下去的時間,我能更清楚自己的想法、做出更多改變,認識自己的能力與責任,不要在埋頭想著要承擔了。

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未來 的頭像
    未來

    曾經想說的故事

    未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